今天早上的【語藝理論】課,全班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:


沒有麺包,哪有愛情?



老師將全班分為【正方】、【反方】,還有【騎墻】派
我和朋友剛好坐在中央,像我們這麼懶的人,當然就順應且高興地當了騎墻派,不用和正方或反方一起鬥個你死我活
從上課鐘聲一響起,正方就不斷地提出麺包有多麼重要、反方就不斷地強調“有愛萬事足”的理想論
我和友人都在後面看戲看得很樂,再很無恥地對別人的論點評頭論足……

那請問各位,這是一個千古以來的問題,你們覺得哪一個比較重要呢?


可是題目一開始就有問題了,它不是一個二選一的題目,也不是一個誰勝誰負的題目
這其實是一個

因果問題。



沒有麺包,哪有愛情?


意思就是,只要沒有麺包,就沒有愛情,就像是一個數學問題一樣。
單純討論這個問題的話,我和友人達成的共識就是,【麺包】不是製造【愛情】的媒介,所以說沒有麺包就等同於沒有愛情是不成立的,這句話是錯的。
這是比較理性的推論。

不過如果真的要辯論的話呢?

我始終認為,要先將【麺包】和【愛情】下一個平等的定義

平等很重要。


我記得我高中的時候上課沒事做就會找坐在隔壁的同學開刀,問他們一些忽然蹦進我腦海內,沒來由的問題。
我問:“前提是,那個男友對你的愛是無可置疑的。一個是24小時都要和你黏在一起,毫無私人空間的;另一個是給你絕對的自由空間和時間,不聞不問得近乎冷淡型的。你會選擇哪一個?”
同學(求饒貌):不能選擇會跟你黏又會給你私人空間的嗎?
我:當然不可以,這樣才有選擇的意義啊,看你真正Care的是哪一樣。如果有折衷的選擇,每個人一定都不會選極端的答案。


選擇麺包的人,一定把麺包等同於最基本的生活需求,三餐都還沒溫飽,愛情儼然就是奢侈品,還談什麼愛情?
選擇愛情的人,一定只把【沒有麺包】等同於【貧窮】,他們說,即使生活不富裕,只要兩人在一起就很快樂啦。

好,問題來了。


麺包派的人說:沒有麺包,會死。
愛情派的人說:沒有麺包,還死不了。


——這從根本上就不平等啦。
Zenzen Dameyo~:p


事實上,沒有愛情是怎樣都不會死的(就像我一樣)(淚)
就算有人大喊什麼“沒有愛情,我會死!”
無論是他自己跑去自殺還是叫人拿把刀殺了他,那個【死】也不是愛情直接造成的,愛情不像空氣、水、食物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。

我覺得讓愛情和麺包平等的方式有以下的做法:


沒有愛情,不會死,
沒有麺包,不會死。
愛情=麺包


所以這裡,【麺包】絕對不是指生存的基本條件,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【富裕】或者是【奢華的生活】;而【愛情】,也不能定義為什麼【暗戀】、【一夜情】之類的膚淺東西,而是一段美好的、長遠的、兩情相悅的關係。

這樣,兩樣東西就站在相同高度的天秤上了。

怎樣?這樣就很公平吧?
這樣就可以開始做選擇了。


你是要過著富裕、奢華,但沒有愛情到那種連床伴都沒有,只能靠自己右手(?)的生活;
還是,一段美好快樂的愛情關係,但是窮到除了平日正常三餐之外,(除了做愛)就再無其他生活上的消遣,想去電影院看《海角七號》都不可以哦。


——你選哪一個?(微笑)


正因為是極端的條件,才有選擇的意義 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.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